九十年代的广州,城市中央还是一片沿江农田。
随着城市规划进程的推进,这片土地上积水的洼地、废旧的木棚和临江的渔村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大楼和摩登的建筑。
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两侧蔓延开来的区域,成为今天的CBD——珠江新城。
“九十年代我们就参加了珠江新城等项目的规划工作,当时那还是空地,连马路都没有,更不要说东塔西塔了。把那一带全部的空地变成CBD,就是我们当时参与规划编制的。”
城市规划专业出身的江浩谈起珠江新城,带着一股建设者所特有的自豪感——能够见证一座城市从平地到崛起,的确是一件荣幸之事。
虽不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但只要提到广州任何一处地方,江浩都能侃上半天,从地理位置聊到产业人口,其熟悉程度比家乡更甚。
江浩是在1992年南下广州的。刚到广州的他在芳村一住就是二十年,芳村也成为他认识和了解这座城市版图的起点。
而与此同时,江浩的事业也从城市规划的大领域中找到了切入点——城中村改造。
“村有城的根,城是村的果。广州是在乡村里成长起来的城市,整个城市的建设离不开这些村民的贡献,是他们的土地空间推动着城市的发展。”
最早在1996年,江浩参与地铁一号线的建设和开通工作,开始与村民进行深入地接触。
后来,他又带着团队对广州多条城中村进行升级和改造,前期的调研工作包括房屋的测量、数据的收集、产权证的收取等等。
这一系列的工作本身并不复杂,但要顺利地推行下去,则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前提——沟通。
“最多的时候有三十多条村找我们,很多村民小学毕业,穿个拖鞋就跑过来,到我那盘腿一坐,问一些在旁人看来可能非常浅显的问题。”
那段时间,一起工作的同事发现,江浩常常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村民解答问题,倾听他们的真正诉求,真正地尊重对方真情实感和需求。
“很多书都在教人说话和打交道,这都是术的层面。从道的层面来讲,只要能打心眼儿里尊重别人,其实不需要特别会讲话。”
在江浩回头去梳理事业经历的时候,他发现,过去的项目和工作能够完成的原因就在于那份发自内心的尊重是一切沟通合作的核心。
而这份尊重,也让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沟通的桥梁,成为乡村与城市、村集体与政府、村集体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
在采访中,尊重一词他提了13次,这个词成为江浩事业的核心,也就是“里子”。
当“里子”开始延展至“面子”,便成了他接手的一个个项目和一段段经历。
从九十年代的珠江新城建设、城中村改造升级、到今天的城市更新,职业经理人、专业机构创始人、到NGO项目的推动者,无论从哪个角度或侧面来看,都在做着同一件事——让城市更美好。
这是他对工作价值的定义,“每个人的工作一定要给别人带来什么价值。”
2010年,随着江浩主编的《广州城中村现状与改造研究》、《城中村印象138》等专著的相继出版,他和团队对于城中村的集中调研也告一段落。
与此同时,事业方向也从城市更新领域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产业研究,这标志着他的事业重心开始从城市外在形态转变到内在内容,以产业的角度为城市创造活力,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广州这座城市发展重点的转移。
“我们成立了广州现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中心(GRID),在城市更新的领域做产业发展研究,GRID团队绝对是第一个。”
聊完事业,关于江浩个人的人生观点和态度,将以对话形式展开。
部分访谈实录易悦:在做城市更新这份事业的时候,哪些时刻您最有成就感?
江浩:当我感觉到身边的城市,更新更美好的时候。看到乡村和城市的人比以前有更多笑容,总觉得那笑容里,有我们工作的影子。
易悦:一路走来,有没有什么感悟可以分享一下?
江浩:爱所为,做喜欢的事,而且坚持做,这一点很重要。现在的人,说很多时间聚焦做一件事,被看成不值当和可笑的事?
我经常说,勇攀高峰很重要,但享受过程更重要,无论停在哪个高度,沿途愉快比终点更重要。
易悦:谈一谈尊重,什么时候开始认为“发自内心的尊重”非常重要?
江浩:首先我喜欢看自传和历史书。中国几千年历史,在当今社会上发生的很多事情,在古代都发生过。
当一个人有了历史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时,格局就会打开,内心也会越来越安定。
人在二十多岁要解决人和物的关系,追求物质生活;
到了三十多岁就开始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该如何与他人相处;
到了四十多岁就开始思考人与内心的关系,就是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我很庆幸自己在三十多岁开始思考人与人的关系,最后我思考的结果是——唯有建立在不卑不亢的尊重才是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本质。
易悦:您提到每个年龄段的思考重点不一样,聊一个您最近在思考的问题吧。
江浩:这段时间是哲学的问题。人生的本质其实是从零到零的,人最终要放下一切。
人到中年,表面是不断的得到,实际是失去的开始。历史上很多人都鲜活地年轻过,但最后大家都要告别和离开,所以要有给予的心态,愿意舍得、愿意给予。
人到中年以后如果认不清这一点,就会变得执着焦虑。先有告别心会更从容乐观地生活,这对于成长是有帮助的。这是一个哲学辩证的问题。
予乐拔苦,度人度己,更让人有快乐。
易悦:爱好历史书,这对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江浩:人间正道是沧桑。历史像一面镜子一样,告诉我正道是什么。
同时,一个人的命运就是大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剧本的结合。
就像杨绛说的,命是一条河流,运是一条小船,怎么走还是取决于掌舵的人。
河流的大方向是不变的,正道是不变的,每个人都无法取巧,所以不要搞什么歪门邪道。
易悦:您的剧本是怎么样的?
江浩:虽然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使命,但其实我没有太强的使命感,也就是不给自己设限。
我能照顾好身边的人,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
以前我觉得做慈善动不动需要几千万,但现在我自己做的一些小慈善,加起来也没有很多钱,但却做了好多事儿,比如为幼儿园和学校提供设备,不需要很多钱就可以帮到别人。
现在我对慈善的理解是:一个微笑都是慈善。
易悦:工作之外的时间怎么充电?
江浩:看各种书,书中真的是有颜如玉,有黄金屋。
阅读本身是很愉快的,可以穿越古今,与古人交流。
除此之外我也喜欢与人交谈,尤其是有趣的人,有情怀的人,专业的人和正能量的人。
易悦:对十年后的自己有没有一些期待?
江浩:希望自己更自在,尤其是内心。从事业的角度来讲,希望我们在广州参与的项目能够纷纷落地。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希望接触更有兴趣,甚至是没做过的事情,也希望自己的内心更加自在和温暖。
我觉得一个人应该有坚强的肩膀和温柔的内心,扛得起放得下,像水一样,可以细水长流,也可以磅礴万象,这是我喜欢的做人状态。
易悦:您个人有没有一些信奉的信仰或者信条?
江浩:上善若水,可刚可柔,利万物而不争。知行合一,圆通自在。人生是一次从零到零的体验和感受,影响和传承是唯一的收获。
本文转自:易悦精英
- 2023-10-07EPCO全流程服务
- 2023-10-07规划设计
- 2023-10-07课题研究
- 2023-10-07产业策划
- 2023-10-07招商运营
- 2023-10-07活动组织
- 2023-18-08智库十五·借鉴丨GRID产发中心赴上海苏杭开
- 2023-18-08智库十五.借鉴丨上海苏杭开展都市型工业项
- 2023-18-08智库十五·党建|为什么是中国?产发中心党支部
- 2022-19-10智库党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产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