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推动城市协同发展,随着广州城市定位的提升,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为贯彻落实“四个走在前列”的要求,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城市、居民、产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广州亟需优化工业园区的综合环境,推进园区绿色发展,提高广州实体经济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近日,由广州市工信委产业园区处赵星亮副处长带队,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专家与广州现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中心(GRID)等一行前往海珠区和荔湾区开展村级工业园环境整治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了解海珠区和荔湾区村级工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研究推动村级工业集聚区整治提升的方向和路径,遴选村级工业集聚区整治提升试点。
经前期相关部门摸查,两区掌握基础数据底数相对清晰,海珠区目前共有36个工业集聚区,涵盖企业约891家。全区工业集聚区最多的街道是官洲街,有15个工业集聚区,占全区的42%。荔湾区约有30个村级工业集聚区,占地面积1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2万平方米,全区村级工业集聚区多集中在东沙街,有13个左右。
通过团队与区相关部门及典型园区座谈交流,发现中心城区(以海珠区与荔湾区为例)村级工业集聚区存在以下问题:
1.空间布局分散
海珠区36个工业集聚区,分布于西部、中部和东部的城中村较多的几个街道,每个街道辖区的工业集聚区大多也分散开,没有形成统一规划和布局。
2.各集聚区规模差异大
海珠区工业集聚区占地面积最大200万平方米,最小的600平方米。1万平米以下的工业集聚区14个,占比38.8%,10万平米以上的工业集聚区2个,占比仅5.5%。
荔湾区工业集聚区占地面积最大24.7万平方米,最小的766平方米。区内与区之间差异大
3.集聚区内企业产业链低端,规模较小
村级工业集聚区工业厂房产业多为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低端产业,海珠区以制衣、印刷、维修、产品加工为主,荔湾区以仓储、工厂为主。每个聚集区年产值大多在几十万左右。
4.环保用地手续不全
集聚区大多存在土地、建筑物权属不清现象,或是消防条件不达标,在升级改造过程中遇到各种审批阻碍。
5.建筑形态落后
中心城区的村级工业集聚区大多形成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筑形态落后,大多数建筑外墙发黑,比较破旧,亟待改造升级。
广州中心城区村级工业集聚区发展在八九十年代,以传统手工产业为主,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心城区越来越多集聚文化创新、商贸科技等高端产业,产业现状与区域的发展定位规划存在不符合、不匹配等问题。
GRID综合区域发展总体定位和对片区的前期研究,结合海珠区与荔湾区村级工业集聚区的现状和发展需求给出观点,建议一方面基于产业发展需求引导载体物业有序发展,编制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确保所有村社工业集聚区整体提升。另一方面探索建立村社工业园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针对中心城区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从根源上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产能,为发展高科技、低能耗、绿色环保的高端产业,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腾出空间。
广州进入产业发展倒逼载体升级的新时代,落实供给侧改革要“以需定供”。GRID后续将联合市工信委、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结合前期10个区的调查,细化梳理现状痛点,同时借鉴深圳、佛山等周边城市政策和实施经验,研究推动广州村级工业集聚区整治提升的路径,联动各区遴选村级工业集聚区整治提升试点区块,盘活工业园区用地,促进广州村级工业聚集区健康稳步发展,推进全市村级工业集聚区环境优化,提升村级产业绿色发展。
- 2023-10-07EPCO全流程服务
- 2023-10-07规划设计
- 2023-10-07课题研究
- 2023-10-07产业策划
- 2023-10-07招商运营
- 2023-10-07活动组织
- 2023-18-08智库十五·借鉴丨GRID产发中心赴上海苏杭开
- 2023-18-08智库十五.借鉴丨上海苏杭开展都市型工业项
- 2023-18-08智库十五·党建|为什么是中国?产发中心党支部
- 2022-19-10智库党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产发中